清华大学,让无数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学术殿堂,被誉为通往人生成功之路的重要大门。它是如何一步步铸就其名校地位,成为中国教育界璀璨的明珠的呢?这背后,离不开一位杰出校长的辛勤耕耘和远见卓识——他便是周诒春。
从1913年10月正式执掌清华始,至1918年1月离任清华,作为清华史上最年轻的校长,周诒春用4年多的时间,刷新清华之校园,树立清华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之精神,奠定清华之基础。
01周校长的过往史
1883年,周诒春校长出生于湖北,祖籍是安徽休宁,因家庭因素的影响,他的文化教育一直都非常优秀,从小就热爱学习。周诒春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,毕业后就留在了学校任教,选择继续深造,在校期间,周诒春成绩优异,勤思好问,深受恩师颜惠庆和书院长的厚爱。
1907年,在两位恩师及家庭的帮助支持下,周诒春赴美留学,先入耶鲁大学学习教育心理学,获学士学位;后转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,获教育学硕士学位
在美国读书期间,他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,这可是中国第一个被授予名誉博士的人,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荣耀。
(图:周诒春)
功成名就的周诒春没有选择留在美国发展,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祖国发展,那时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,但是周诒春并不畏惧,他表明,他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都回报给祖国。
1910年秋天,周诒春从威斯康辛大学学成归国,先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、复旦公学任教,教授心理学、论理、文学等课程。
1912年四月,北京政府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大学的校长,周诒春为教务长。1913年,唐国安不幸逝世,政府命周诒春为校长,管理学校,那时的周诒春还不到30岁,是史上最年轻的校长。
周诒春在担任校长期间,做出了很多改变,他致力于将这座学府打造成完完全全属于中国人的学校,创造出来的教育理念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学生的发展。
02爱国主义教育
当时清朝被迫签订了《辛丑条约》,中国必须每年拿出大量的钱来赔偿各个国家,这就是有名的“庚子赔款”。
但是到了后来,美国将“庚子赔款”的钱全部用于在中国建设大学,学校里的教育理念都是美国的,而且学校有什么事情都要跟美国专派人员商量。
清华大学就是其中的一所,但周诒春的出现,彻彻底底的改变了这个大学,他鼓励留学生缩短留学时间,回到国内发展。
(图:周诒春推行“完全人格之教育”)
在清华,周诒春推行“完全人格之教育”。什么是完全人格呢?1914年《清华周刊》给予回答:“完全之人格谓何?其人之一切行动均在法律之内是也。”
即将学生培养为现代国家公民,德智体三育并重。对此,周诒春说清华“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,故对于三育所施教育之功,不遗余力”。可见,那时周诒春即以“三好学生”的标准,教育要求清华学子了。
鉴于清华学校是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建立,周诒春认为“明耻”“爱国”应当是清华学子自觉而清醒的认识。
因此,他极为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。掌校期间,他经常强调,清华学生当奋发有为,力戒虚骄自大;当耐劳忍苦,力戒贪安好逸;当以学问经济为目的,不以学位为目的;当群策群力,同气同声,以挽救国家。
(图:清华校训)
周诒春校长的这一系列安排,直到后来都深深影响着每一代清华学子,清华大学在他的力挽狂澜之下,才从美国人手中真正的变为中国学府。
他的思想教育理念,一步一步地贯彻到人们心中,时至今日,清华大学还在用着他创立的校训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。
他激励着芊芊学子走向正确的道路,如果没有他的引领,可能清华还要晚几年才能达到现在的规模,他为我国教育之路省下了很多的时间。
03积极参与社会事业
周诒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事业,将社会事业定义为“以有余之时间,有余之财力,有余之心思,谋他人之幸福”。
1916年12月,他在对学生的演讲中提出,从事社会事业是中国社会根本改革的途径,也是个人生命的扩展。
他认为当时中国积弱积贫,“其总因在生计之艰难”,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振兴实业、普及教育、改良政治法律、整顿金融等社会事业,而中国教育又存在着“学生实行精神之缺乏”的大弊。
因此,要将二者融合起来,培养学生“养成实行之习惯,他日毕业应世,自不甘清净无为矣,此社会事业有造于学生之实行力者也”。
(图:周诒春与职员合影)
在他任职清华期间,发起并赞助成立了青年会社会服务团、通俗演讲团、校役夜学、成府职业学校、星期日学校、补习学校等多个社会服务性团体。
北京城至清华园之间的石桥、清华园后河床上的道路,都是清华师生自己修筑的。在服务社会的活动中,清华学生“共策进行,纯然以公益为怀”,既深入了解社会、认识自我,又很好地锻炼了社会工作能力。
04重视体育
1916年《清华周刊》刊文云:“国弱者何,民不强也。民胡为而不强,体育之未普,而民力无由振也。”周诒春治校期间,将体育作为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提倡体魄与人格并重。
在他看来,“体质之强壮,与心力之健康,常成一种比例”,人格、体魄健全的人,才能担负起强国的重任。“于此竞争之世界,欲保存我中国不亡,业与新世界、新社会之人士竞争,以挽救我极危险之老大国,非于德育、智育之外,将前此文弱之旧习,一一扫除而廓清之决不能有济也”。
在他的支持下,来自美国的休梅克博士在清华建立现代化的体育训练体系,使清华成为“中国最早设正规西式体育的学校”。
(图:清华足球队)
周诒春甚至提倡强迫体育,规定学生体育不及格者不准毕业,不能留洋,以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,通过形式上的约束,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,最终培养出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。
他规定每天下午4点到5点实行强迫运动,到时学校就将图书馆、教室、宿舍的大门全部锁起来,学生都要穿上短衣到操场或体育馆去运动。当时,清华的体育馆有篮球场、手球场、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,甚至还有室内游泳池、暖气、热气干燥设备等,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高校中是仅有的。
学校成立了篮球队、足球队、棒球队等多种运动社队,对学校体育代表队的伙食也予以照顾,保证每天有鱼肉。
(图:清华校训)
1958年,周诒春老先生不幸逝世,享年75岁。先生已逝,风范长存。他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教育行业所奋斗,他为我国做出的伟大贡献,值得我们一生去传颂、去赞扬。
周诒春从梁启超演讲词中提炼的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这句话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和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,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治心养性,奋发进取。
引用:
1.百度百科 周诒春
2.炎黄春秋杂志社《清华“老校长”周诒春》